〖關于……〗 (紅棉樹的話)
本曲一開場,必須得鳴謝已經逝世的德?h民間文藝專家何仕雄老先生,記得在他在世時我采訪他的時候(2003年4月),他已經81歲高齡了,當時他的精神還很爽朗,并以洪亮的歌喉大聲唱出了《末倫·梁山伯》的片段(當時我用DV錄制了采訪全過程),那悠揚而蒼勁的民族之音深深打動了我,才有了今天這首歌創作的最初靈感。其次要感謝我70多歲高齡的堂姑母廖金國女士,是她從她少女時代看的壯劇《梁!樊斨袑⒘荷讲陌г骨樗紡念^到尾一字不漏地挖掘了出來,才有了這首歌的歌詞原貌。再次要感謝來自臺灣的壯學者高雅寧女士,以及通過協助她的研究而結識的靖西縣安德鎮幾位干媽和大媽,是與她們的相處使得我在今年下半年短短的幾個月之內了解了德靖民間宗教系統的框架,并耳濡目染了一些巫調音樂,這種也促成了這首源于巫教音樂的作品的成熟。
本曲的編曲靈感來自我和黎巍的家鄉民間特有的彈唱藝術“末倫”(moedlaenz)。這種以講述故事為主要形式的彈唱藝術,源于德保、靖西一帶的壯族民間信仰系統——“末”(moed)的宗教儀式上的請神唱調,具有濃郁的民族宗教音樂特色和藝術魅力,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壯族曲藝品種之一。吟唱中,唱者根據內容情節和人物心境,以獨特嚴謹的語言風格、細膩感人的滔滔訴說、詩情畫意的情感變化來陳鋪所講述的故事,往往使得聽者如癡如醉,回味無窮,可謂是感人至深的一種曲藝。末倫句與句之間相互依存,上下掛鉤,內容連貫,押韻相關,平仄交叉,一貫到底,十分扣人心弦?釔勰﹤惖娜苏f,每每唱起,“唱不完,停不下”,“聽不完,走不開”,由此可見末倫語言藝術的感染力和它贏得的深厚的群眾基礎,是非同一般的。
這首歌的創作,更體現了黎巍一年多來對母語音樂創作的執著精神。事實上,繼去年創作出第一首僚語原創歌曲《壯家娃》以來,他已經深深地愛上了本民族母語音樂的創作,今年他在這一領域里一直在不斷地耕耘著,特別是進入今年下半年以來,他毅然將自己的音樂工作室的所有對外業務停掉,在經濟收入上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將工作之余的所有精力全部都投入了母語音樂的創作當中,至今已經創作了《外面的世界》、《木棉舞曲》、《晚安,德!、《映山紅》、《蝶戀花》、《當代天!返绕毡槭艿劫澴u的諸多作品,可以說是為了民族音樂的傳承發展而不遺余力了,他的這些努力,已經使得一個僚語原創的時尚音樂專輯在不知不覺當中呼之欲出。年底將至,黎巍和我商議之后,決定創作一首充滿本民族特質的音樂,以圓滿完成這個專輯。
然而什么才是充滿本民族特質的音樂呢?恐怕還得數本民族的宗教音樂。幾度考量之后,我們決定完成一個近年來的夙愿,那就是將何老先生生前沒有唱完的末倫給唱完!何老已經仙去,而在他生前我錄到的那段唱腔,只是那首末倫的一個開頭,而之后的歌詞和唱腔,是不得而知的。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我得知我那酷愛唱山歌的堂姑媽可以將壯劇《梁!返牟糠殖螐念^唱到尾,于是就找機會讓她試唱梁山伯死后的哀怨唱段,果然不出我所料,那段歌詞的開頭幾句,和何老生前唱的末倫《梁山伯》片段正好是同一個版本,內容一致,甚至連韻律格式都是驚人重合的,只是有一些詞語的差異而已,很顯然,之后的整個唱段與何老的原版本也不會有多大的差異。于是我就按照末倫的韻律格式,將堂姑媽背誦的整段唱詞中少數不符合末倫韻腳的部分修改了,很快就完成了歌詞的定稿。之后,我們就面臨如何處理唱腔的棘手問題,與以往我只單純地負責歌詞素材不同的是,因為黎魏遠離家鄉,以往又沒有接觸過末倫,所以這首曲子的創作首先要求我要熟悉末倫唱腔,然后制作出素材,交給他進行改編、制作和演唱。也就是說,這是我不得不第一次以“編曲”的身份去進行原始的音樂創作。末倫有德保北路、德保南路、靖西上甲、靖西下甲等不同的流派,而真正掌握全部唱腔的人幾乎是沒有的,我將不少精力放在了不同流派的末倫唱腔的搜集和整合上,最后才將這首歌分為四個唱段:第一唱段就采用何仕雄老先生原有的德保北路末倫唱腔來改編,第二唱段采用德?h山歌協會會長梁輝老師唱的德保那甲末倫唱腔來改編,第三唱段采用了德保南路巫調的音樂進行自由編排,第四唱段則是采用了靖西下甲末倫進行改編。11月底,我終于完成了樂章的編排,并將自己清唱的四段末倫和歌詞朗誦發給遠在重慶的黎巍,他收到后從零做起,埋頭苦干,花了十幾天時間,終于完成了這首歌的最終創作。
毫無疑問,這首歌最大的功勞還要歸功于黎巍的辛勤勞動。沒有他的最終創作,這首歌也無法以一種民族與時尚結合的全新面貌昂首面世。他本著“將傳統與時尚相結合進行到底”的精神,將德保靖西壯族民間巫教音樂與吉普賽倫巴風格融洽地結合在了一起,溫婉的吉他配以壯族傳統的巫鈴貫穿全曲始終,透過入情入境的歌詞,將梁山伯的一幕一幕回憶以及聲聲動情的哀怨如同世外之音一樣向眾人娓娓道來。黎巍貝儂的年度謝幕之作,又是獻給家園貝儂的一份沉甸甸的禮物,為上述人員的所有勞動和付出劃上了一個完美句號。 |